:::: 欢迎访问浙江省企业商号保护协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会员风采



恒生电子:一个垄断者的美好生活
发布时间:2008-11-04 阅读次数:3419

 

恒生电子是谁?

  恒生电子官方网站介绍说,早在19953月,也就是国内第一家基金公司成立的3年前,恒生电子就成立了,开始为金融证券行业提供应用软件及整体解决方案。20042005两年间,深圳一些致力于研发同类型系统的公司相继退出了市场,而2003年登陆上交所的恒生电子通过此次契机迅速做大规模,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

  现在,当一名新基民开完基金账户时,六成左右可能就是通过恒生电子的开放式基金登记过户系统完成的。基金经理们下达买卖指令,九成左右也是通过恒生电子的投资交易管理系统进行的。

  这家总部位于杭州江南大道3588号的行业应用软件上市公司,目前牢牢占据着国内基金公司交易系统的“垄断”地位。

  2007年,内地的证券和基金市场迎来超常规发展,但证券IT市场上仅存恒生电子、金证科技、新利、金仕达等几家公司竞争,恒生电子以占据市场份额的绝对优势,继续稳固其领先地位。

  但看似已经平静和平衡的市场海面下,却是波涛暗涌。

  接受本报采访的多位基金公司后台IT人士说,由于恒生电子进入市场的时间较早,而恒生的产品相对成熟和稳定,其在行业里几乎形成了垄断的局面。

  “我们两家的系统其实都是一样的,只不过他们做得早一些。”一位在恒生电子的直接竞争对手公司做产品经理的人士向记者说道。

  “我们其实很无奈”,正在使用恒生电子基金系统的某基金公司人士说,“产品和升级越来越贵,但我们的议价能力越来越弱。”

  几乎垄断的市场,带来的是恒生系统的价格不断攀升。

  多家基金公司相关人士告诉本报,恒生电子的软件价格昂贵,且每年都要续交少则二三十万、多则五六十万的服务费用。而每当管理层推出一项新的创新举措,安装了恒生系统的基金都要升级或者安装新的模块,这一笔费用恒生电子开口就要几十万元,价格远高于同类厂家产品。

  “从去年开始,收费大幅提升,并且没有议价的空间。”一位合资基金公司的IT总监表示。

  上述人士说,恒生电子人员变化很快,后续服务质量也有待提高。“公司里员工跳槽比较频繁”,这种说法,本报得到了多位恒生电子员工向本报确认。

  不过,有基金业内人士称,除了部分管理资产规模较大和自建系统技术成熟的基金公司之外,现阶段大部分基金公司并没有实力和决心单独自建系统,而且恒生电子与竞争对手的强弱格局一时也不能反转,多数基金公司还是会优先选择恒生电子。

  垄断者恒生电子

  基金公司抱怨的原因,恰是恒生电子稳固的市场地位。

  2006年、2007年两年间中国内地证券市场史无前例的大牛市,在造就了财富神话的同时,证券IT市场也获得空前发展。

  计世资讯(CCW Research)分析师李东宏表示, 2007年证券行业IT投资在牛市出现井喷式增长,当年IT投资额同比增长率超过100%。他预计证券行业的IT建设将由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证券IT市场中,竞争者从2000年时的四五十家,减少到2005年时的仅存四五家。在这阶段的优胜劣汰后,恒生电子(600570.SH)成为其中最大的赢家。

  恒生电子为全国绝大部分的基金管理公司提供系统软件的开发与维护,在基金公司IT后台最为核心的投资交易管理系统和开放式基金TA直销系统两个产品上,长期保持90%6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

  接近恒生电子的人士称,恒生盈利最强的业务为自有知识产权的软件销售收入,这项业务的毛利率高达95%

  记者从恒生电子2008年半年报看到,尽管今年市场整体不景气,但是公司的金融业务营业收入仍然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5.91%,达1.6195亿元,毛利率高达74.26%,比去年同期增加7.64个百分点。

  证券IT服务的早起者

  接受本报采访的基金公司后台IT人士表示,由于恒生电子进入市场的时间较早,才在基金行业IT系统领域逐渐谋得垄断地位。

  恒生电子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一开始就主要从事银行、证券、基金等行业的应用软件的开发与销售。

  1998年,市场上出现了第一只基金,当时金证科技为首只基金提供了投资系统。熟悉金证科技的人士评价说:“当时仅仅是从证券营业部改版,市场上并没有针对基金行业研发的投资交易系统。”

  恒生电子人士称,在恒生副总裁方汉林的带领下,当年他们的团队研发出了首套基金投资交易系统。1999年年底,恒生电子借此迅速占领市场,市场份额曾达到惊人的100%

  而根据监管部门统计的信息显示,1999年底之前“老十家”基金公司相继成立。

  2000年,当时恒生向市场提供的交易系统是SQL(小型数据库),面向PC服务器,但有基金公司提出要求,希望改进为更为稳定的oracle(大型数据库)。鹏华、南方、华安等基金公司当年开始着手探索自己研发交易系统。位于上海的一家“老十家”基金公司向本报表示,他们一开始使用的是恒生的系统,但后来有两到三年的时间进行了更换。

  2003年,来自台湾的“捷一”异军突起,被恒生垄断了的市场突然天平失衡。据了解“捷一”的人士称,他们带来了新颖的理念,在基金市场上开始占据上风,在开放式基金设计的系统上达到了30%左右的市场份额,用户也主要集中在上投摩根、汇丰晋信,以及友邦华泰等合资基金。

  也正是在2003年底,恒生电子几乎与金证科技同时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恒生电子当年发行人民币普通股1700万股,每股发行价格15.53元,实际募集资金2.44亿元。后者发行1800万股,发行价为13.11元。实际募集金额2.25亿元。

  接近恒生电子的人士评价说,2003年成功首发上市,使得恒生电子获得筹资的平台,慢慢将其他竞争对手甩下。

  目前,市场上仅存的几家证券IT服务的公司中,只有恒生电子、金证科技是上市公司,其实力也算这两家公司最强。

  到了2007年,恒生电子基金部门已经成为公司的核心业务部门,人员规模也从最初的8人组达到100多人。而在短短的一年后,今年的规模已扩充到了200多人。

  杭州当地接近恒生电子的知情人士告诉本报,应用软件市场实际上具有很强的进入壁垒,早进入者自然会积累和培养起客户的忠诚度和使用习惯。

  他说,以基金业为例,大约在基金行业初创不久,证监会开始推广基金行业应用软件,当时全国能够做这一系统设计的人凤毛麟角,而且基本都集中在恒生公司,于是在缺乏竞争对手的情况下,尽管价格不菲,早期的基金公司多普遍安装和采用了恒生的系统。

  而本报了解到的信息也显示,“老十家”基金公司中,国泰等多家公司一开始使用的后台系统就是恒生的产品。

  对证券IT业务10余年的深耕之后,业内人士介绍,恒生电子的核心业务逐渐拓展到银行、证券和基金三大块,今年开始则更逐步向保险行业拓展。

  交通银行北京分行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通常银行的核心业务系统都不采用外购,而采用自建的方式;而恒生电子所能涉及到的领域是中间业务系统中的理财投资系统,恒生在这一分领域中约占有50%的市场份额。以交通银行为例,恒生只涉及到占总业务量1/5~1/6的总行外汇卡业务,系统的主要用途在于和国际卡组织进行数据交换。

  上述恒生公司人士表示,当前恒生在银行投资类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了60%,中间业务产品市场占有率超过了40%,电子银行渠道产品市场占有率超过了30%,公司银行类产品超过了30%

  作为三项业务中最早开展的证券业务,记者了解,当前券商使用的系统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包括大智慧、同花顺等委托系统,而另一类则是主要包括恒生、金证等的柜台系统。

  恒生在证券核心系统市场占有率达47%,位居IT企业中的第一位。华弘证券北京分公司经理刘起向记者介绍,他们所安装的操作系统就是恒生电子的,这一系统的全名是恒生集中式证券交易综合业务平台(企业版3.0)

 垄断从何而来

  进入市场较早,只是恒生电子掌握基金IT服务市场的一个原因。

  上海某合资基金公司IT部门人士透露说,2007年恒生电子把系统产品价格提高了50%-80%左右。不少公司就选择性的购买某部分系统,而不是成套购买,选择别的组合搭配。

  面对恒生电子基金系统大幅提价,大小型基金公司都在此刻失语。

  基金业内人士分析说,恒生能够牢牢占据市场垄断位置,掌握定价权,可能有两个原因。

  首先,相对于同类型产品,恒生系统相对稳定和完善。上述IT总监向记者解释道,比如某家基金公司会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各种特殊业务和管理需求,提出完善运行环境的具体要求,类似于VIP服务的客户订制需求。也正是这些要求,促使恒生为基金公司提供一套不断完善的高效稳定功能齐全的系统。

  其次,大部分基金公司无法完全独立开发维护一套投资和管理工具。 “恒生是依附于金融行业的衍生行业,每个部门精细分工,开发及维护这种软件则需要20人左右,而一般基金公司IT部门最多也就十来个人,无法完成一套软件的开发。”

  上述业内人士说,即便基金IT人士都具备研发系统的能力,考虑到高昂的人力成本便不会去落实,何况效果未必更理想。

  不过,北京的某家“老十家”基金公司现在采用的是金证的产品,该公司人士介绍说公司原来采用的交易系统是恒生的,2005年时候总公司为了更换系统进行了一次招标,经过了综合的考虑和权衡,目前核心的系统皆更换为金证的系统。

  “金证系统最大的优势在于价格”,他坦言,TA、网上交易和直销三部分的价格是恒生价格的一半,但金证产品的版本系统对各家基金公司是不一样的,通常是采用针对特定客户的项目形式,颇具个性化。

  他也表示,考虑到技术的成熟度和版本的兼容性,当前从恒生向金证系统的转换只可能发生在TA和直销两部分,但同时存在着系统转换的适应期和数据迁移外漏的风险。而虽然由自己公司做设计开发的成本低,但目前来看仅仅限于办公、OA、报表等非核心系统,核心系统基本还是由恒生和金证两家所垄断。

  此外,有熟悉恒生电子的人士向本报指出,“看看基金公司IT部门里,有多少恒生电子以前的员工啊。”

  本报了解到,随着恒生电子声明鹊起和基金公司致力于发展自身的电子商务,从恒生电子跳槽去基金公司的人越来越多。有去年刚入职的恒生电子员工向本报确认,“我们公司的人员流动性比较高”。

  “公司IT部门的员工人数都快超过我们部门了”,上海某“老十家”基金公司的市场部人士告诉本报。据了解,监管部门提出了一个“双10”的指导性要求,即基金公司IT部门的员工人数不能低于公司员工总人数的10%,对IT系统的投入不能少于公司总投入的10%

  上海另一家合资基金公司的市场部人士表示,恒生电子对于IT人才所给出的薪金相对而言在业内并不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近年来各类人士纷纷前去投诚,就是看中了在恒生镀上一层金后,便于转投基金公司等相对报酬高的金融单位。

  华夏基金人士透露,IT行业本身就是一个人才流动高的行业,年平均的流动率在15%-20%,恒生对于跳槽员工思路的转变来源于销售理念的转变,因为在他们的统计中发现,多数跳槽的员工流向了客户公司,而并非竞争对手。根据记者的不完全统计,交银施罗德、农银汇理、易方达、景顺长城等基金公司都有来自恒生电子的人士。

  不过,恒生电子内部人士却告诉本报,建议恒生提高收费的也正是基金公司所为。

  “1000亿的资金放在不到100200万的系统中运作,让我们如何放心?”该人士告诉本报记者说,北京、深圳的大型基金公司高层曾对低价的服务软件提出质疑,因此,恒生电子决定根据客户提出的要求,加大投入。恒生对此表示,他们向每家基金公司提供的产品标准不同,用户数与CPU挂钩,因此,最终系统产品价格的定位,公司根据对方公司总规模的多少而划分收费区域。但客服方面,收费差别则相对较少。

  基金的议价能力几何?

  证监会要求推广销售适用性,系统要作相应的程序处理,恒生公司对此一开价是60万元,最高竟然开到了75万元。

  “熊市中基金公司普遍开源节流,昂贵的后期费用会令基金公司叫苦不迭。”在提到恒生电子的IT系统升级涨价时,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北京基金公司人士这样表示。

  正在经历熊市的基金公司,压在身上的交易系统费用显得越来越重。更让基金公司感到力不从心的是,“我们的议价能力很小”,前述上海合资基金公司人士说。

  深圳某基金公司市场部的人士介绍说,他们是内地首家和恒生签约的基金公司,目前公司的核心部分安装的是恒生的系统,这包括了2000年时安装的投资系统、2002年安装的TA和直销系统,2004年安装的网上交易系统。

  他介绍,由于安装恒生的系统时间较早,当时的价格相对便宜。在2002年时一同安装的TA系统和直销系统共花费了100万元,2004年时安装的网上交易系统花费了24万元,而公司2005年更换恒生投资平台也花费了90万元。

  近年来,随着恒生的寡头垄断地位逐渐形成,基金公司与恒生电子之间的矛盾冲突日益增加,首当其冲的就是价格。

  他抱怨说基金公司在与恒生的谈判中没有话语权,基本上呈现出的局面就是恒生公司定价,基金公司想尽办法压低价格。他举例说,证监会要求推广销售适用性,系统要作相应的程序处理,恒生公司对此一开价是60万元,最高竟然开到了75万元,为此公司认为价格已经高得离谱,经过多轮的价格博弈后仍然没有谈拢,与恒生方面的合约至今未签,而公司的客户对此模块给出的评估价格只有20万元。

  “细分恒生基金领域的四部分系统看,当时2004年左右在基金的应用软件行业,投资交易系统完全是恒生的一统天下,而在直销和TA系统中,恒生面临着奥尊等竞争对手来分享市场份额,他们的捆绑报价也在一百万元左右。”不过由于技术不过关和价格不具有优势,各家竞争对手逐渐退出了基金应用软件领域,例如奥尊后来就放弃了基金软件这块儿业务,而其基金业务团队后来也被华夏、博时等基金公司所挖走。

  北京某基金内部人士也表示,监管部门每一项的创新举措出台对恒生电子而言,都意味着一项盈利的机会,例如近期马上将设计融资融券的模块,软件设计商一开口叫价就是几十万元。

  而本报获得的恒生电子对一项针对基金销售适用性改造的方案,更能看出此中端倪。

  20071012日证监会发布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适用性指导意见》的通知,目的在于规范基金销售机构的销售行为,确保基金和相关产品销售的适用性,提示投资风险,促进证券投资基金市场健康发展。

  随后,恒生电子便依据此意见向基金公司推出了基金网上交易系统的适用性系统改造方案。针对指导意见的相关要求,恒生都提出了相对应的系统应对方案。

  监管要求(第二章 第八条 第一点及第九条 第一点),恒生电子对于此次指导意见里的重点,关于投资人风险承受能力评估与基金风险等级匹配情况,制定了更加详细的解决方案,其具体应对方式如下:

  1.对于新开客户在网上资助开户时候强制进行问卷调查评估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系统记录问卷和等级,否则将无法完成开户流程。

  2.对于已开户的客户在登录的时候提示进行风险承受能力补充(强制)

  3.购买过程强制发现产品风险等级与投资人分线承受能力不匹配的时候提示,如未完成风险承受等级评估的将不能进行认购申购转换等交易。

  另外,像资金安全、查询服务的完善、实名制问题、操作记录留痕、银行帐户变更等等问题也出具了详细的系统应对方案。

  业界认为,此方案中,除了风险承受能力评估与基金风险等级匹配改造要求较高外,其余系统改造难度较低。

  但是,恒生却将上述解决方案整体打包以60万元的价格向基金公司兜售,事实上有公司做过测算,实际费用将远远低于恒生报价,以风险承受能力评估与基金风险等级匹配改造为例,基金公司2名技术人员,花一周时间开发、调试即可完成;对于其他的改造,业内普遍认为,恒生只需对系统进行稍微改造,或增加些许模块就能满足证监会的要求。

  给本报提供此份方案的人士还介绍说,当前采用金证系统的客户也大约有10家基金公司,上述功能类似的模块儿在金证等竞争对手那边的报价也就在20万元左右。

  该人士介绍说,公司曾有人提议将恒生系统更换为金证,但最终没有实施,因为潜在的转换人力及其成本难以测算,而转换系统也将花费56个月的时间,而与其转换操作系统降低成本,还不如采取培养自己的维护人员节约维护费用。

  他向记者埋怨,采用恒生系统后,每年的系统维护费用都在上涨,而去年这部分维护费用的花费在50~60万元,但实际上基金公司感觉恒生在维护方面投入的并不多,通常是一个区域设置一个代理,系统的问题要先和代理沟通,然后再由杭州方面派出维修团队,而50万元左右的费用在基金公司完全够养两个自己的维护人员。有鉴于此,目前有公司正在弱化和恒生之间的紧密联系,图谋两条腿走路。

  而除核心系统外,其他的一些项目例如CM数据中心等都可以逐步由公司自行开发设计,且自行设计的部分与恒生系统的对接也不存在问题。

  试图甩开恒生并不止这一家基金公司。

  上述华夏基金人士透露,目前基金公司已经开始倾向于将投研的系统部分自行设计,核心部分体现公司的特色。记者同时了解到,包括华安、博时等一些老牌的基金公司已经倾向于不再采用外购的系统。

  上述深圳基金公司的人士也表示,近期的一些项目将尽可能和报价低的一些开发商取得联系,当然这其中也会存在小软件开发商软件不适应恒生系统的风险。但从一个长远的角度看,自行设计系统将是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这一点上,博时和华夏的发展模式值得借鉴,例如博时所自行设计的系统,而其负责系统设计的团队皆出自前“奥尊”的门下。

  国外通行的做法也是如此。前述上海合资基金公司的人士称,国外很多基金公司的IT系统基本上也是以外包形式为主,“请专业公司来为自己量身定做,自己负责维护。”
  可怕的金融帝国梦

  从参股基金公司、股权投资券商,到入股商业银行,再到建立数米网进军个人投资者市场。恒生电子的金融之梦越做越大。

  此前在基金行业顺风顺水的恒生电子,今年却碰到了一件烦心事。

  今年715日,恒生电子公告称,6月时国金通用基金召开发起人会议,决定调整股东结构,撤回基金公司设立申请,该申请获证监会批准。

  恒生电子参股国金通用基金的投资因此未果。构筑金融帝国的梦想首次碰壁。

  恒生电子的2008年半年报显示,20071030日,公司与国金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苏州工业园区地产经营管理公司发起签署了国金通用基金公司发起协议,注册资本1.6亿元,恒生方面以现金方式认缴24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15%

  从上游产品,延伸产业链到下游基金公司,恒生电子的基金梦似乎马上要实现。

  但到了今年6月,国金通用基金召开发起人会议,决定调整股东结构,撤回基金公司设立申请,该申请获证监会批准。

  对此,国金通用()战略发展部人士表示,更换股东是导致之前国金通用撤回基金公司成立申请的主要原因。因为恒生电子是国内最大的基金交易软件提供商,公司在基金行业应用软件等几个主要领域的市场覆盖率均超过了70%。其本身作为交易中独立的第三方,要保持其中立性,不可能由其作为股东进入基金公司。

  他进一步解释,今年证监会一再强调信息的安全,作为多家基金公司核心系统的提供商,恒生电子掌握着多家基金公司的交易数据,如果由其再进入另一家基金公司作为股东,存在着绝密数据外泄的可能。

  “基金梦”虽然无奈搁置,但恒生电子布局金融业的步伐却一直没有停止。巧合的是,公司对于金融行业的参股,也恰好是基金、银行、证券各有一家。

  记者查阅恒生电子的中报显示,截至2008年的630日,公司持有长江证券3354582股,占该公司总股本的0.2%。究其根源,恒生电子于2006年受让了武汉鑫茂实业有限公司持有的500万股股权,占其股权转让比例为0.25%,股权转让款为2400万元,后2007年长江证券实施股权分置改革,恒生获得了长江证券的3354582股流通股。

  银行业中,恒生选择的对象是青岛市商业银行。2007年的622日,公司与青岛市商业银行签署了增资扩股协议,青岛市商业银行对恒生电子增发2000万股,每股价格2.6元,认股价款为5200万元,恒生方面已经全部支付完毕价款,只等银监会或者其授权机构审批通过。

  兴业证券IT分析师蒋婷婷指出,恒生电子所涉及的劵商、基金、银行三块业务在不同的年份对于公司利润的贡献并不相同,2006年时基金的业务收入增长最快,而2007年增长最快的利润部分变成了券商,2008年上半年利润增速最快的变成了银行。

  对此,有分析师表示,股权投资在熊市里恰似一柄双刃剑,经测算目前公司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占金融资产的总比约为22%,金融资产的比重过大导致业绩潜藏不稳定性的风险。恒生向金融领域的渗透可能是源于更好地对接其软件和客户的要求,便于将新研发的软件在参股金融单位安装试点。

  而四家公募基金显然将目光聚焦在了这种投资价值上。1024日,恒生电子公布了三季报,在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长信金利领先趋势、华夏大盘精选、信达澳银领先增长、国泰金牛创新成长均位列其中。

  值得注意的是,王亚伟掌握的“明星基金”华夏大盘精选在三季度逆市加仓恒生电子263.65万股,三季度末共持有恒生电子1340万股,位列十大流通股股东的第三位。

  对此,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分析师表示,恒生电字作为非蓝筹权重类股票在熊市中获得基金青睐,显然和基金深喑其在应用软件行业中的垄断地位密不可分。

  争抢基金B2C市场

  除了布局金融业外,恒生电子还将经营领域向个人投资者拓展,在投资者终端市场引起了一场“争端”。

  杭州当地的IT业内人士表示,长期以来,恒生一直着力于针对机构提供服务,以前也曾经考虑过向普通投资者提供金融服务(B2C服务),包括推出自己的股票分析软件、手机炒股等,但效果差强人意。2006年以后,基金投资者呈爆炸式增长,恒生萌生念头再次进入大众市场,这次他们没有选择重头开始。

  20076月,恒生电子发布公告参与组建“杭州数米网科技有限公司”。新公司注册地为杭州,注册资本为2000万元。其中恒生方面以现金出资1600万元,占新公司注册资本的80%;该公司主要业务为建设与运营目前国内领先的基金门户网站,面向个人终端金融业务,打造个人理财门户网站。公告中没有说明剩下的20%来源何方。

  据上述人士表示,恒生企图以此为跳板进入大众金融领域。

  国内目前的情况来说,金融服务网站众多,综合门户和垂直门户均有龙头,想在其中攻城略地难度非常大,而本身基金业务并不复杂,整体上的活跃度远远低于股票市场。杭州是一个软件和互联网业非常发达的城市,不仅有阿里巴巴这样的庞然大物,还有数量极其庞大的各类互联网企业和软件企业,同时也是金融产品技术提供商和运营商的聚集地。

  例如,基金服务网站中就包括了同处杭州的易天富基金网,其成立于20076月,定位于服务大众基金投资者,于200711月推出了自主版权的一款基金分析软件,正当该网站大力推行该软件的同时,恒生于20083月也推出了自己的基金分析软件。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恒生推出的基金软件的界面、功能、颜色,甚至于字体大小有模仿易天富基金分析软件的嫌疑,两家的软件不论功能还是界面,有非常多的类似的地方,一眼看上去分辨不出来是哪家的产品。

  他举例分析,例如首先进入软件后的第一个界面,两款产品均有形状、颜色和功能非常类似的标签,同时在两家产品的第一行均显示数据日期和选项,净值数据的颜色也几近于完全一致。在整个软件的右下角提示用户输入代码的用语也完全一致。相似度更多的是在基金走势图界面,不论是界面的布局、内容还是颜色相似度非常高,其中基金区间统计功能的鼠标点击操作可以说是完全一致的,甚至在走势图上用于表示分红和拆分的图标都一致。其他相似度非常高的还有基金资讯和基金公告功能,更加令人奇怪的是两家公司产品安装后的程序数据文件名称也一样。

  对此,北京中关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王英军表示,对于计算机软件系统的侵权认定,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源代码比对;另一种则是由法院判定出现的先后顺序,即使先出现者未申请著作权保护,各项疑似特征被证实,后出现者也会被判定为侵权。

 



  】【关闭】【返回】